(一)注释:
1. 养晦(huì) 堂 = 作者住宅的名称。这个名称有着潜心修养,
等候机会的意思。
2. 西偏 = 西侧 ; 偏 = 侧。
3. 俛(fǔ) = 和 “俯”同义, 意指低头。
4. 弗 (fú)= 不 ; 思而弗得 = 想不到答案 / 想不通
5. 辄 (zhé )起 = 起身/ 站起
6. 旋 = 转。 这里指走来走去的意思。
7. 洼 (wā)= 凹陷的地面。
8. 浸淫日广 = 一天天逐渐扩大。浸淫:渐渐扩展。
9. 履(lǚ)= 原指鞋子。但这里作为动词,表示“踩”、“踏”。
10. 苦 = 总是
11. 踬(zhì)= 被东西绊倒。
12. 童子 = 童仆;未成年的仆人。
13. 安 = 这里指习惯了。
14. 何......为 = 哪里还谈得上......。
15. 蹴(cù)= 踩、踏、踢。
16. 矣(yǐ)= 助词(了)
17. 已而 = 不久、随后
18. 已而复然 = 不久还是有这样的感觉。
19. 中(zhòng)= 影响。
20. 噫!习之中人甚矣哉!= 哎!习惯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
21. 即 = 接触到。
22. 窒(zhì)= 阻碍
(二)译文:
我年幼的时候,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屋里读书。(经常)低着头读书,遇到问题就抬起头来思考; (如果)想不通,就站起来,绕着屋子走来走去。屋里的地面上有个直径约一尺宽的洼地,(洼地的凹陷)一天天逐渐扩大。每当踏到洼地,脚就会被绊倒而感到苦恼,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。
有一天,父亲来到我屋里,看到洼地就笑着说:“一个房间都无法照顾妥善,将来哪里还谈的上天下国家的大事呢?” (然后)吩咐仆人拿土来把洼地填平。后来我又踩到已被填平的地面,脚像是踢到什么似的吓了一跳,好像地面忽然高隆起来般,低头看地面,已经填得平平坦坦了。随后 又踩到那被填平的地面,还是有这样的感觉,(然而)久了就又习惯了。
唉!习惯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!脚本来踩在平地上,不能适应凹陷的地方;待日子久了,则踩在洼地上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。假使久了又踩在平地,反而觉得有阻碍而不自在。因此君子做学问,贵在开始时就谨慎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(三)理解与探究/练习:
第1至第4题练习在课本里 (116页,2、3、4、5)先抄写题目,可试着先回答,下星期一我们再讨论答案。
第5至第10题的练习与答案,我会放在这里,希望同学们在进行抄写时,能够更加理解这篇《习惯说》。 如下:
5. 作者对房间地上的洼地,保持怎样的处理态度?
答: 作者眼看房间地上的洼地逐渐广大而不处理。
6. 作者的父亲做了什么事,以改善作者的读书环境?父亲为什么这样做?
答: 作者的父亲命令童仆把屋内的洼地填平。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教育刘蓉遇到问题时,就应该着手从根本处解决,不应该拖延或置之不理。
7. 文中两次谈到 “既久而逐安之” “又久而后安之”, 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? (用成语回答)
答: 习惯成自然。
8.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(用成语回答)
(a) 一室不治,何以天下国家为?
答: 一个房间都无法照管妥善,将来哪里还谈得上天下国家的大事呢?
(b) 噫!习之中人甚矣哉!
答: 唉!习惯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。
9. 文中 “思而弗得,辄起,绕室以旋” 的正确翻译是?
答: 思考却没有所得时,就站起身,绕着屋子走来走去。
10. “俛而读,仰而思;思有弗得,辄起,绕室以旋。” 从这段文字里,可以知道作者读书已到了哪一种境界?
答: 搜索枯肠。 (形容一人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;也比喻写作思路贫乏)
-----完-------
恭喜完成本课课文 "习惯说"!下篇课文见!
源自:3 IN 1 中三华文 参考资料+配版练习+作文练习辅助本, 2019, 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, Selangor.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